天鵝湖的愛情故事

王子救起公主,愛情終於戰勝了邪惡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回憶的串連 ......我的留學生涯 Linda

!--[if !mso]> st1\:*{} -->!--[if gte mso 10]>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小華打電話來給我,剛好在我從報上看到有關她的報導的隔天。心裡又驚又喜,終究多年不見了,也沒有聯絡過,她已經在我記憶中漸漸模糊。再聽到她的聲音,仍感覺好親切,過去的種種回憶,就在談話中漸漸清晰了起來。 我真的沒想到小華會打電話給我,並且跟我說了一長串有關拉邦center多年來所發生的事情。拉邦center是我們在英國進修時唸的學校。這所學校並不大,是由一棟教堂改建而成的建築,感覺非常特別。在一間間鑲有聖經人物的彩繪玻璃的教室中上課,常讓人感覺有「上帝在觀賞」,所以跳起舞來也特別起勁。 小華告訴我某某老師已經過逝了;某個我們曾經討厭的老師還在學校;某某同學已經拿到學位返國;某某同學已經結婚,嫁了個有錢的銀行家,現在已經當媽媽了……伴隨著她的陳述,是我一聲聲的驚嘆,同時也讓我那已近乎塵封的記憶,費力的奔回過往,召喚出那一幕幕的人與事…… 初到英國的時候,我們在入學前,還要先接受一個嚴格的課程訓練,在通過期末的考試後,才准予申請碩士班課程。還記得那時為了準備一篇十來分鐘的報告,搞得好幾天食不知味,夜裡難以成眠。甚至在要上台報告的前一天晚上,一邊背講稿,一邊還想把講稿丟到腦後,逃得遠遠的。...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華冠上的珍珠 - 獻給一路陪我成長的老師們 Linda

!--[if !mso]> st1\00003a*{} --> !--[if gte mso 10]> table.MsoNormalTable {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小玲是個看來瘦弱又極內向的孩子。雖然她從小習琴學畫,在藝術上小有天分,但她整體給人的感覺並不突出。小玲升上國中之後,放棄學鋼琴而專心畫畫,一直到高中後,在繪畫上遇到極大的瓶頸,在苦無良師的指導下,小玲因緣際會的接觸到舞蹈,並深深迷上那種肢體上的挑戰。當小玲不顧一切的反對聲浪,想在大學聯考報考舞蹈系時,連她的舞蹈老師都不願意幫她編舞,並冷言冷語的對她說:『你阿!算了吧!』這盆冷水並未冷卻小玲心中對舞蹈的火熱,她仍孤注一擲的報考舞蹈系,第一年聯考,慘遭滑鐵盧……小玲雖然非常的難過,但她的心仍定不下來,她一直不甘於平淡的生活,在她四面環海的家鄉,她常常眺望無垠的大海,更夢想著有一天能脫胎換骨,有一番作為,令人刮目相看……」在學生畢業前,我跟她們說了「小玲的故事」,我並沒有告訴她們故事的結局,留給她們一個發揮想像與創作的空間。有些學生很興奮的為小玲編織一個燦爛的未來,在超越自我之後的一片海闊天空。有些學生則為小玲平鋪一份與現實妥協之後的安定。少數學生甚至悲觀的說小玲可能會想不開,抑鬱而終……學生們熱烈的討論,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幾年轉眼都過去了,不知道她們現在過得如何?一直沒機會告訴她們,「小玲的故事」並非虛構,故事中的主角正是我自己。     ...

2009年3月14日 星期六

來時路 Linda

在台大醫院的復健科掛了號,往廊上椅子一靠,開始漫長的等待。這不是頭一次受傷,上至頸椎,下至腳趾,前前後後都吃過苦頭的,但傷的不重,復原的也快。這次會到大醫院來求診,是因為傷在腰部。幾年前腰椎受過傷,害得家人一起擔憂,勞神傷財,好不容易才醫好, 這次可不敢再大意了。 很多人都說舞者多少有「自虐傾向」,有事沒事就把兩隻腳給拉成一直線,好不驚人。要不嘛,平行的腳,好好的非要去外轉成一百八十度不可,看在外人眼裡,還真是找罪受。 想想,自己真有幾分「自虐」的傾向。從小習琴學畫的,尤其繪畫的天分一直被看好,曾經在寒暑假中,每天躲在閣樓裡作畫,而心中一直認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就是畫畫了。 高中的時候課業壓力使我再也無法盡興的畫畫,偶而提筆就感到吃力,一直無法突破,我的繪畫老師透過妹妹,跟我傳達了對我的失望,讓我難過到不想再畫。那段失意的日子裡,碰上妹妹要考高中,她報考專科舞蹈系。原只是盡姊姊的責任督促她努力練舞,後來乾脆陪她一起練。那時骨骼早已硬化,每天跟妹妹一起「拉筋」,真是痛苦極了。可是,在越拉越痛之下,我越痛越拉,有時睡到三更半夜醒來,也爬下床,再拉。隔天常常是一拐一拐的走去上學。我已經強烈的喜歡上這種肢體上的挑戰,進一步希望可以跟妹妹一起去練舞,但立刻遭到家人強烈的反對。十七歲了才要學舞蹈,是一種很大的冒險,對我們同齡的高中生來說,準備升學,讀書時間都不夠用了,哪還能做這種奢侈的「夢想」,「最好別輕易嘗試」很多人都如此勸告我。...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I love you, darling!

  一名署名約翰衛斯理的人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夫婦在婚後十一年生了一個男孩,夫妻恩愛,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寶。 男孩兩歲的某一天,丈夫在出門上班之際,看到桌上有一藥瓶打開了,不過因為趕時間,他只揚聲妻子把藥瓶收好,然後就關上門上班去。 妻子在廚房忙得團團轉,就忘了丈夫的叮囑。 男孩拿藥瓶,覺得好奇、又被藥水的顏色所吸引,於是一飲而盡。 藥水成份厲害,即使成人服用也只能用少量。 男孩OD(Overdose服藥過量),被送到醫院後,返魂乏術。妻子被事實嚇呆了,不知如何面對丈夫。  緊張的父親趕到醫院,得知噩耗非常傷心,看兒子的屍體,望了妻子一眼,然後說了四個字。 作者叫讀者猜,這丈夫說了四個甚麼字?答案是:「I love you, darling!」作者說:這反應是 Proactive 的(即反過來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控制)。作者亦盛讚這丈夫是人類關係的天才,因為兒子的死已成事實,再吵再罵也不會改變事實,只惹來更多的傷心,而且不只自己失去兒子,妻子也失去兒子。這故事,主旨是彰顯人類選擇的自我層次  ,同一件不幸事你可以怨天尤人,痛罵社會,甚至自責無窮,但事情卻不因這些而改變,這一切只改變了你和日後的生活,負著疤痕的活下去。反之,放下怨恨和懼怕,放下過去,勇敢的活下去,事情的境況原來並不如想像中壞,這就是作者所說的 Pro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