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湖的愛情故事

王子救起公主,愛情終於戰勝了邪惡

成人芭蕾課堂隨筆

我樂在教學, 也樂在欣賞那一張張認真的臉孔、 在汗水中所散發出的美麗光彩!

dance house舞者之家發表會

您們的參與將是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9月21日6:00pm,在民生活動中心四樓集會堂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slide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那一天,我們全家去看「舞動巴黎,掌聲雷動」……



雖然事先戚哥已經跟我說過他看了一下預告片內容,他說他實在興趣不大。可是,不好意思,我早就網購預售票六張(咱家四口加上兩位家姐),把它列為:Family time


那一天,我們匆匆趕到電影院,進場後,發現諾大的電影院裡,椅子是主角,觀眾只是稍微點綴……


這是藝術電影,是吧?曲高和寡,看的人終究是少數。何況主要還是跟舞蹈有關的。


這家重新開張的電影院(*花戲院),坐起來很舒服,我也將自己調整在一種最舒服的狀態,準備好好欣賞最愛的舞蹈……


一開始就沒讓我失望。巴黎的街景、舞團的排練,多樣性的舞蹈,讓人目不暇給……,突然,戚哥坐直了起來,東張西望的,好像睡夢中的人突然起來在夢遊一般。


我滿頭霧水的一邊看著他,一邊又要盯住螢幕(唯恐錯失什麼舞蹈精彩片段),這樣不知過了多久,就在我的眼睛快要脫窗時,戚哥突然站起來走出去。


我疑惑的看著戚哥離去的背影,腦中猜想著戚哥的行徑,他該不會就此一去不回頭吧?


四姊問我他怎麼了?我聳聳肩:「我也不知道,不管他了!」


不知過了多久,戚哥又回來了,手裡多了爆米花跟飲料。


戚哥一坐定,就先把吃的都拿給女兒……


看著女兒們吃的津津有味,我倒開始分心,注意孩子們不要傻傻的吃光光,忘了老爸也要吃。


直到爆米花回到戚哥手中,我才鬆了口氣:「他有東西吃了,應該可以好好看下去了吧?」


片中的編舞大師來自不同的國家,風格上大異其趣。


我喜歡看不同風格的舞蹈,在影片中,雖然古典芭蕾還是佔有一席之地,但是某些現代舞蹈的片段讓人看了情緒起伏特別大……


其中有一段是一個大方桌在舞台中,幾位打扮類似修女的舞者圍著方桌,其中一位男生扮的修女舞者帶頭哇啦哇啦、嘰哩呱啦的大叫著(很像在講某種聽不懂的語言),在他雙手緊握、仰天長嘯低頭之後,換成其他的修女們同樣的,雙手緊握、一陣仰天長嘯,如此反覆幾次……


而同時,我們這一家看電影的人,也變得很熱鬧。孩子們與戚哥、姊姊好像在看滑稽片,都開始笑了起來。咱家女兒抓準了他們「輪番叫陣」的規律性,開始跟著低聲叫了起來,她們當然不敢太囂張,知道媽媽會給他們「衛生眼」。


Anya看這種電影,睡著的機率應該是百分之一百,但這一個片段,她不但清醒,而且超High!


又不知過了多久,開始感覺:怎麼還沒演完?……


我都覺得太長了,何況……


左看看:AngelAnya的身體正不斷蠕動著,他們在學電影中現代舞者跳舞的樣子,還不斷的發出咯咯咯的笑聲……她們在跟著「舞動巴黎」了。


右看看:戚哥又坐直了起來。


「這會兒,又怎樣了?」我嘀咕著。


「到底還要多久?我想去上廁所……」戚哥說


「去阿!」我說


「我如果去了,我就不再進來了喔!」戚哥說


「嗯!……你自己決定吧……」我說


一陣沈默……戚哥還是黏在椅子上沒動。


鏡頭帶到巴黎的日出日落……終於,螢幕變暗,影片結束。


戚哥忍不住從椅子上彈了起來,拍拍手:「喔!太好了,結束了……


如果不是還有其他觀眾,戚哥恐怕會失態的「掌聲雷動」。


出了電影廳院,大家快速往廁所跑,沒注意這是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大家都憋到不行。


遠企就在附近,我們決定去那兒吃晚餐。在走過去的路途中,大家喋喋不休:


戚哥:「法國片就是這種調調,沈悶到不行,以後只要是法國片,都不要來看」


三姊:「裡面有一些東西實在很有意思喔,你們有沒有看到他們的劇院的地下水道裡有魚耶?」


我說:「對!他們屋頂上還養蜂呢,不知道呈現些畫面的意義是什麼?」


四姊:「我以為他們是要把蜂蜜拿去廚房作菜所以要有這個畫面。他們   拍攝了劇院的地下道、屋頂、劇院的餐廳、還有劇院裡的打掃,我還在想,他接下來可能會拍廁所的打掃……


Angel,Anya一直說影片中有一段現代舞,裡面那兩個小孩好可憐……畫面是:一個歇斯底里的母親,從水桶中用像血一般的染料塗在孩子身上,後來還把桶子蓋在孩子頭上,讓他們倒在地上……這是個讓人看了不是很舒服的情境,但是在歐洲,常會看到藝術呈現出來的,不盡然是種美感,反而是一種讓人不忍多看的殘酷……


進遠企後,回頭只見四姊還在門外硬是要把該往裡推的門往外拉,門當然是不動。


她用很搞笑的動作繼續賣力拉門,後面的人看了都在笑……


好不容易四姊進來後,說:「我告訴你們喔,我看完這種電影就會變成這樣喔!……


還在繼續搞笑……


吃飯的時候,我們談的當然都還是這部電影。戚哥開始高談闊論影片中跟勞資相關的那個開會片段……我忘了重點是什麼,但是我也認同戚哥說的:雖然那位經理說得很好聽,但是劇院一定是以自身的利益為考量,舞者個人的利益還是會被擺後面……


………………………………………………………………………………………………


雖然,帶全家去看這部電影,顯然不是明智之舉(我相信我如果是跟同學或學生一起去看,氣氛一定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視野,會激發出不同的觀感。


就像拍攝這部影片的人,把許多不同的片段拼湊成一部影片,有些東西讓人或許看不懂、或許理不清、或許有些無俚頭……,但無所謂,至少,大家都看到了些什麼……


至於我個人,還是要說:舞蹈的部分讓人看得很過癮!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聯合報╱王文華】 2010 平安夜












2010.12.24 03:21 am





十二月,是朋友們相聚的季節。我總是在這個月,算自己情感的帳。算今年講了多少次:嘿,好久不見!最近好嗎?……


偷來的時光


他們說,85度是咖啡最好喝的溫度。我說,58度是友情最香醇的濃度。


十二月一個禮拜一下午,大陸冷氣團南下。整理家裡,發現兩瓶金門高粱。標籤上寫著「58度」,我想起「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拿起手機,開始約朋友。


朋友分好幾類:一起爬山的、一起看戲的、一起旅行的、一起把妹的。我不會約看戲的一起出去把妹,因為他們都習慣坐在那裡不動。


幾類朋友中,沒有酒友這一類。這年紀找到一起有高血壓的朋友,比找到一起喝高粱的容易。於是挑了最熟的幾個,發簡訊給他們。


「今晚六到八點可有興致小聚?我有一瓶高粱。」


這簡訊其實很失禮。星期一大家都忙,誰六點有空?六點的聚會,怎麼到了下午才邀約?更扯的是主人自己八點要走,還好意思張羅?


本來不期待有任何回應,但立刻就有人答應了。原來大家都寂寞,都在等那個「失禮」的人來發起。


五位朋友喝到八點,一瓶才喝了四分之一。我起身:「抱歉我待會還有事,你們繼續聊。」沒想到大家都如釋重負,跟著我走。散場前我們在高粱瓶上簽下各自的姓名,相約下次寒流再聚。


出了餐廳我跟朋友抱歉早走,他卻偷笑說:「還好你簡訊中有說只到八點,否則我就不來了。」


朋友們在酒池肉林中走過一圈,知道徹夜狂歡的party很多,餘韻無窮的聚會很少。喝到失態很容易,喝到想念太太很難。八點,正是見好就收的時間。


就這樣,在今年第一波大陸冷氣團,我偷到兩小時的溫暖。


感動容易、行動難


十二月,是朋友們相聚的季節。我總是在這個月,算自己情感的帳。


算今年講了多少次「嘿,好久不見!最近好嗎?找一天一起吃飯,聚一聚」,然後沒有下文?


算今年拿了多少名片,交換名片的當下熱情洋溢,幾天後連名片主人的臉都想不起來?


算自己發了多少封給一大票人的簡訊和e-mail,發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收件者有誰?


算今年「臉書」上累積了多少朋友,噗浪上Karma值有多高,可是當臨時要撂人喝高粱,不知道可以邀誰?


算今年聽到並發誓過多少次「珍惜所有,不要視為理所當然」、「人生無常,要活在當下」,但覺悟了兩天後,又開始為名利張牙舞爪?


這樣一算,我發現:相識容易、維持難;感動容易、行動難。


我們總是為了要「建立人脈」,認識一大堆新朋友,但後來並沒有心思去維持那些關係。最後那些「人脈」就像動脈,慢慢硬化。


我們也因為一時感動,立下了誓言和心願。但那些心願的強度,就像許願的蠟燭,一陣風,就沒有了。


那些感動可能來自於事業挫敗、朋友猝逝、家人生病,或《陪你到最後》那部電影。但感動很難化成持久的行動,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愛、想過的生活、想追求的夢想,以及其他一切想改變現狀的意念,都只是某個特定的場合、氣氛和流行的產物。一旦朋友下葬、電影散場、流行話題和特定氛圍過去了,我們的行動力也沒了。


不強求,但要做球


這樣說來,沒有行動力似乎不好,其實未必。


事業上太劍及履及,有時造成天下大亂。汲汲營營找人吃飯,會給對方帶來壓力。理想的方式,是順其自然,但偶爾製造驚喜。


順其自然,不但要順自己的自然,也順別人的自然。


很多時候我們感嘆「人情冷暖」,是只想到了自己的狀態。我失意了,沒有人關心我,這世界真冷漠!但別人怎麼知道你失意?別人失意時你也未必知道或關心!就算別人知道也關心,但別人的生活有很多更緊急的事你不知道,不該期待別人放下那些事來關心你。


人情沒有冷暖,人情一直是這樣。事實上,你得意時身旁的熙來攘往,也不是「暖」,那只是反應了人們喜歡湊熱鬧的天性。現在熱鬧沒了,大夥散了,不是變「冷」,只是恢復常態。


每個人的一天有不同的行程,每個人的一生有不同的情節。到頭來,行程和情節能搭配的,便成為好友。搭不到一起,不見得他或你冷漠,只是沒有緣分。


高粱宴,我約了很多人,沒來的,比來的多。這並不表示沒來的就「不夠意思」或「不給面子」,只是在那一個人生的點,我們搭不上。朋友之間很多煩惱,都是我們對自己的付出,有過多的期待;而對別人的回應,有過度的猜想。很多失落感沒有必要,因為搭不上不是我們或對方故意的選擇,只是機率上必然的擦肩而過。


尊重別人的自然,但接住別人丟出來的驚喜。一個周日早上我到陽明山爬山泡溫泉,擦乾身體那一剎那,住在山上的朋友打電話約我到他家午餐。平常一小時的車程,此時走路五分鐘就到。我去了,那個下午,比任何刻意的相約都愉快 。


但順其自然,不表示就不用心思。公司的尾牙,我喬了兩個禮拜。運籌帷幄,只為了選一個大家都方便的時間。 值不值得,值得。因為這一ㄊㄨㄚ的組合,這一生不會再有。


事實上,這一路上任何組合,這一生都不會再有。所以難約的人,就提早一個月約。遲到大王,就不要一直問「你在哪裡」。凡事不強求,但還是要做球。一切隨緣,但邀請函和提醒信還是要各發一遍!


緣分像天氣


今年,幾個朋友離開了我,甚至離開了這世界。還在身邊的,也經歷著大大小小的磨難。我猛然醒悟:認識一個人是這麼容易,但失去他也是如此突然。而在這年紀失去,不再是年少時朋友絕交或情人分手。在這年紀失去,就是永遠失去了。


十二月,天氣冷冷熱熱。就像一路走來的朋友,分分合合。緣分像天氣,我無法控制。只能天冷加衣,順勢而為。天熱時,就約朋友吃冰。天冷時,就拿出那瓶高粱。大陸冷氣團南下,酒友團把寒意鎖在杯底。這58度的友情,不太濃,也不太淡。不會疏離,也不會造成負擔。友情像高粱,喝起來冰涼,喝完之後,卻是如此溫暖。


2010/12/24 聯合報】 @ http://udn.com/



「愛找碴」(下)




因為有前一天的經驗,週四的兒童芭蕾課課後的聖誕活動我作了一些調整,孩子們玩的更盡興。


在平安夜的歌聲中,教室裡只留下聖誕樹一閃一閃的小黃光,我們在詩歌中即興起舞,化身為曠野的牧羊人、天使、瑪麗亞、嬰孩……,跟昨天那一班的孩子一樣,大家舞在其中都很有感覺……,後來的禮物交換,大家都拿禮物拿得很開心,可說滿載而歸……看到家長與孩子們帶著極大的喜樂離去後,我心中非常感謝神!


接著,馬不停蹄的作一番整理,還有一鍋湯等著要加料……沒多久,門鈴響了,彼拉提斯課的怡伶老師來了!


媽媽學生們一一出現,大家都帶一道餐點,我趁大家上課時,趕快把所有食物弄好,讓大家一下課馬上可以「開動!」


這之間,一直聽到教室裡傳來媽媽學生們的聲音,這個晚上,大家顯得有些燥動,有位媽媽說:「唉呦!今天怎麼感覺上很久都還沒下課,肚子有點餓了ㄋㄟ……」還好我們怡伶年紀雖輕,還能罩得住這些媽媽們。


一堂課操完,大家迫不及待準備續攤大吃一頓。


我們用餐前,先每個人為怡伶祝福禱告,在怡伶先離開前,我們又再為她祝福禱告一次,怡伶將帶著滿滿的祝福進入新的一年,願上帝的愛與保護伴她一生……


這一晚,等我們收拾好,全部散去,已經是午夜12點多,回到家,戚哥還在等我,看我進門,他才放心。


睡前,我還很興奮的跟戚哥分享今天教室裡活動進行的點點滴滴……


…………………………………………………………………………………………


週五休息養生了一天之後,週六,預備好這星期最後的一個活動。


下午一點,開始給成人芭蕾學生們上課。今天教室裡非常熱鬧,八個學生把小小的教室都站滿了。


我們準時2:30pm下課,我讓學生們排排站,為大家拍照,可惜我照相技術不佳,明明是很好的單眼相機,焦聚沒調好,大家的英姿被我照得有些模糊……遺憾!



我讓學生們透過活動更多彼此認識,分組比賽、有獎搶答(透過題目清楚傳達了聖誕節的意義),然後再吃我特別為大家訂的聖誕大餐。


大家都吃得很開心,因為時間有限,我們還要趕去教會看聖誕劇,大家在我聲聲催促中快速趕往現場。


雖然到教會,已經滿是人潮,我們沒有座位,只好坐在走道上,但是當晚的演出,還是讓大家印象深刻。我為我的學生們禱告,願他們都能得著上帝所賜的禮物,讓耶穌成為她們的救主,得著豐盛的生命!


晚上上床,我幾乎是一碰到枕頭就不省人事……


但,我確信我是帶著微笑入夢的。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愛找碴」(上)





在廚房裡忙著整理超市買回來的菜,準備下廚之際,跟戚哥通了個電話,請他回來時幫我帶點東西。邊炒菜,邊想著晚上成人芭蕾下課後,要跟學生有一點點心、禮物、心情分享,重要的是傳達聖誕節的意義與愛……


過去這週末才忙著把教室鋪上舞蹈專用塑膠地板,一方面是教室的木頭地板已經有點滑,二來考慮到聖誕節會在教室舉辦慶祝活動,怕磨到地板,所以雖然辛苦(鋪地板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兒……還好有戚哥幫忙),還是勢在必行。


鋪好地板,再趕著買一些東西,已經是週日晚,好多事要進行,連週一上午要給的禮物都來不及包裝。


…………………………………………………………………………………………


週一上午成人芭蕾課結束,中午給Angel送便當的事已經請戚哥幫忙,四姊幫我訂了Pizza,我跟幾位學生一起吃喝、聊天、分享……等大家都離開後,我才想到:原本計畫一下課就要以聖誕樹為背景,大家擺個美美的舞蹈姿勢合照。結果,我忘了!(真懊惱!)


另外因為禮物沒包裝好,所以也不好意思拿出來現醜,眼巴巴看著學生們離去,心裡非常遺憾,感覺這是一種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


為了彌補自己的缺失(事前規劃不夠),只好請學生告訴我地址,我趕快把禮物補寄過去。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晚上的成人芭蕾課,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


晚上上完課,我告訴自己,時間要控制好,不要拖太晚。


要學生們先換好衣服,我也趕快去換衣服,再從冰箱拿出預備好的點心……同時,我才想起:我又忘了要「請大家在聖誕樹前一起擺個舞蹈姿勢拍照」這回事兒,噯呀呀呀……


在平安夜的詩歌中,我們唱得很起勁,也一起分享了今年感恩的事與對明年的期許。


雖然時間短暫,但是我們都可以感覺到愛在我們當中,所以我們可以如此談心。


…………………………………………………………………………………………



週二,我花了一些時間準備週三兒童舞蹈的聖誕節活動。挖出了好久之前扮演聖誕小姐穿的衣服、帽子,也幫孩子們各準備一頂聖誕帽,希望孩子們戴起帽子來會更有Fu。另外再將給孩子們的小禮物與裝飾聖誕樹的吊飾都分裝好,準備一、兩首聖誕詩歌帶孩子們唱……當然歌詞還要另外打出來。


等做好準備,也已經很晚了,但我心裡很滿足,想到明天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小小的慶祝活動就很開心。


…………………………………………………………………………………………


週三,第一聲門鈴響,三姊妹好開心的進了門。媽媽說他們今天是難得迫不及待要來,不像平常都拖拖拉拉的……


今天我們前一個小時還是上課,留下後半小時活動。


大家還在問怎麼A同學沒來?我也很納悶(健忘症又犯了)……隨著時間過去,才想起上週這位小朋友的家長有說這一週要去醫院,恐怕不能來,我跟她說如果趕不及上課,可以來參與後面的活動。


一個小時才到,孩子們已經不斷提醒我該下課了。我讓孩子們先集合在聖誕樹前拍照(這次可沒有忘了),在讓孩子們換上衣服,戴上聖誕帽,我也換上聖誕小姐的衣服,讓孩子們開始裝飾聖誕樹。我在一旁用相機拍下孩子們專心又開心的神情……在熱鬧滾滾當中,我準備帶孩子們唱詩歌。突然,A同學跟她媽媽出現了,我們都好驚喜,全部迎向前去……但是媽媽的臉色看來很不高興。


媽媽說:「我們站在門外,看著你們在裝飾聖誕樹(外面的玻璃門關著,裡面的門開著,所以可以看到我們在裡面的活動),我們按了好幾次門鈴,都沒有人來幫我們開門……你寫的mail內容很複雜,我都看不懂,也不知道你辦活動到底是怎麼辦的……


我一直跟媽媽抱歉,說我完全沒有聽到門鈴聲,孩子們也都說沒有聽到門鈴聲(當然了,我們比菜市場還熱鬧,簡直是High翻天)


媽媽在氣頭上,我能理解。想像他們準備了交換的禮物,孩子們很開心的等著這一刻。當他們從醫院趕過來,明明已經在門外,按門鈴按半天沒人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們很開心的在進行活動……如果是我,我當然也會非常生氣!


面對媽媽的負面情緒,我的愧疚、抱歉也挽留不住他們,看著他們離去,孩子們都有些錯愕,我只好打起精神,繼續跟孩子們把活動進行下去……


活動結束後,我幾乎是癱在椅子上,腦海中盡是那一幕不愉快的插曲……


我任由心中的沮喪將我淹沒……


我自問:明年我還要再辦聖誕節的活動嗎?這一連串的忙碌,究竟有沒有意義?我有傳達出這一份愛嗎?……這位媽媽跟孩子當然接收不到。


回到家,戚哥聽了我的描述,認為我應該要好好跟這位家長道歉。Angel聽到我說明年不要再辦活動後,馬上強烈回應,內容大概是:「為什麼不呢?怎麼可以因為這個單一事件就一竿子打翻所有的努力……


其實,我也知道女兒要傳達的,因為如果她面對同樣的情況,我也會如此勉勵她……


明天,我要找人來把門鈴移到教室內可以清楚聽到的地方。


明天下午,我還要打起精神跟另一班兒童舞蹈的孩子一起歡慶聖誕;晚上跟彼拉提斯課程的成人學生一起享用大家帶來的美食,並與大家有美好的交流。


週六,依照計畫,我要與另一班成人芭蕾學生一起歡慶,並帶大家到教會觀賞聖誕音樂劇。


我要堅持下去!唯有如此,我才能對那負面的聲音說:閉嘴!


我知道我不是在自找麻煩,這個舞蹈工作室絕不能只是舞蹈技術的傳遞,沒有了愛,一切都是枉然!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逆轉骨質疏鬆的神奇食物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 Dr. Bahram Arjmandiw(他是該校食品營養與運動科學系系主任)是全世界知名的骨研究 (bone study) 專家,一直致力在尋找可以預防及舒緩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和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的天然食物。


他在會中報告了他以「黑棗乾」(也被稱為「加州梅」prune不是 plum)所做的實驗,讓人驚詫不已。


我從來沒想過,原來我常拿來加在燕麥粥和喜瑞爾內的黑棗乾,不但是高纖維和高抗氧化力食物,它還是個可以協助預防和逆轉骨質疏鬆的神奇食物(miraclefood)


Dr. Arjmandi 以已停經的婦女所做的臨床試驗顯示:


1、每天 8-10顆的黑棗乾,可以比荷爾蒙療法和其它藥物更有效的減少骨質流失,並更有效的的「重建」(restore)已疏鬆骨頭的健康。(但前提是每天要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不過未被加工製成乾的新鮮黑棗並無效。)


2、每天8-10顆的黑棗乾,讓受試者在90天試驗期內,減了好幾磅的重量。(但吃黑棗乾時要搭配喝水,讓黑棗乾內的纖維吸水,在胃中膨脹,產生飽足感,壓抑食慾。)


Dr. Arjmandi的實驗結果,已刊登在世界權威的學術期刊上,所以黑棗乾神奇的生理功效,是有紮實的科學證據,並非憑空瞎掰的。Dr. Arjmandi發現黑棗乾抗骨質流失的機制與它超高的抗氧化力有關,雖然會議當天他詳細說明了生化機制,但在這兒我就不寫出來了,免得大家嫌枯燥。


因為纖維含量高,黑棗乾和黑棗汁都被美國的醫生推薦是便秘必吃聖品。台灣的超級市場(頂好、大潤發、家樂福、愛買...) 都買得到黑棗乾,幾乎都是和葡萄乾、蔓越莓乾等食品,放在同一架上。試了幾個牌子後,我個人最愛的是「太陽牌」(SUNSWEET)去籽黑棗乾(加州梅)。黑棗乾價格便宜(500克罐裝才125元),又具有幫助排便、抗氧化、減重、減少骨質流失的多重功效,每個年齡層的男生和女生都應該把 8-10 顆的黑棗乾列入每天必吃食物。(不過不要超過10顆哦,要不然你的腸道會過度蠕動。)


最後提醒大家,這8-10顆的黑棗乾並不必要一次吃完,可以在一天中-3次吃完。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10 年聚一次(這則笑話,實在太傳神了)




一群同學從40多歲時決定未來每10年就要聚一次.......

當他們第一次決定聚會地點時,40多歲還是壯年的他們選了一家A餐廳,

A的原因是:服務小姐的身材最好,穿得也最少。

10
年後,50多歲的他們再次決定聚會地點時,還是選了A餐廳,
這時他們是因為:A餐廳的菜單的字「最大」。

又過了10年,60歲的他們,又選了A餐廳,這回是因為:A餐廳有「養生餐」。

10年,70歲了,還是選了A餐廳,這次則是因為:只有這家餐廳有提供「輪椅」。

10
年匆匆又到了,80歲的一群同學,
無異議的通過要去A餐廳是:「因為從來沒去過」...( 老年失智症的威力啊 !)


精采的是結帳時同學來了3桌卻要付6 --- 多出3桌是「菲傭」。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藍色緞帶的故事─


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
像是某人很漂亮啦,
工作能力很強啦,
人緣很好啦,
但我們很少能看到自己的長處及自己的價值。
這也許是傳統教育下過度謙虛的表現,
因為要嚴以律己,
所以對自己的要求與批評就很多,
期望也就過高,
常常造成否定自己的心態;
認為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夠好,
久而久之,
就產生了自卑感,
失去了自信心,
認為自己的存在沒什麼價值,
因而活得非常消沉,甚至厭世。
有鑒於此,
美國的布里居絲Helice Bridges
發起了一個叫做藍色緞帶的運動
希望能在西元二千年的時候
每一個美國人都能拿到一條她設計的
藍色緞帶
上面寫著
Who  I  Am  Makes  A  Difference
也就是 我可以為這個世界傳遞一些價值的意思
她處處散發這樣的緞帶,
鼓勵大家把緞帶送給家人和朋友, 
謝謝這些在我們四周的人。
她也四處演講,強調每個人的價值。
結果因為這些緞帶的傳送,
引發了許多感人故事,
也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其中有一個故事十分發人深省:
有一次這位女士給了一個朋友三條緞帶,
希望他能送給別人。
這位朋友送了一條給他不苟言笑、
事事挑剔的上司,
他覺得由於他的嚴厲使他多學到許多東西,
另外他還多給了一條緞帶,
希望他的上司能拿去送給另外一個影響他生命的人。
他的上司非常的訝異,
因為所有的員工一向對他是敬而遠之。
他知道自己的人緣很差,
沒想到還有人會感念他嚴苛的態度,
把它當做是正面的影響,
而向他致謝,
這使他的心頓時柔軟起來。
這個上司一個下午都若有所思的坐在辦公室裡,
而後他提早下班回家,
把那條緞帶給了他正值青少年期的兒子。
他們父子關係一向不好,
平時他忙著公務,
不太顧家,
對兒子也只有責備,
很少讚賞。
那天他懷著一顆愧疚的心,
把緞帶給了兒子,
同時為自己一向的態度道歉,
他告訴兒子,
其實他的存在帶給他這個父親無限的喜悅與驕傲,
儘管他從未稱讚他,
也少有時間與他相處,
但是他是十分愛他的,
也以他為榮。
當他說完了這些話,
兒子竟然號啕大哭。
他對父親說:
他以為他父親一點也不在乎他,
他覺得人生一點價值都沒有,
他不喜歡自己,
恨自己不能討父親的歡心,
正準備以自殺來結束痛苦的一生,
沒想到他父親的一番言語,
打開了心結,
也救了他一條性命。
這位父親嚇得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差點失去了獨生的兒子而不自知。
從此改變了自己的態度,
調整了生活的重心,
也重建了親子關係,
加強了兒子對自己的信心。
就這樣,
整個家庭因為一條小小的緞帶而徹底改觀。
一條藍色的緞帶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
因為它是一個提醒,
提醒我們看到自己的價值。
這條用E-mail 做的藍色緞帶送給您
我們每個人都像小丑,玩著五個球,
五個球是你的工作、 健康、 家庭、 朋友、 靈魂,
這五個球只有一個是用橡膠做的,掉下去會彈起來,那就是 工作 。
另外四個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 。


三個酸媽媽 作者:小野


3個媽媽聚在一起聊天。


其中一個非常失落地說:「中秋節難得全家團聚,剛剛接下他爸爸事業的兒子和新婚媳婦也從大陸趕回家來,大家一起烤肉。
我兒子每烤好一串肉,就夾到媳婦的盤子裡,夾滿了整整一盤。


我的盤子始終空空的,他都沒看見,就像他永遠看不到我空虛的心一樣。


幾個月前我們才花一大筆錢幫他們辦婚禮,新房也是他老爸送的。他們吃的住的都靠我們,而我卻連一串烤肉都分不到。夠心酸的吧?」


另一個媽媽也跟著抱怨起來:


「哎喲,只是吃不到兒子的烤肉,這可不是最壞的,至少還沒叫你烤給媳婦吃就偷笑了。


我兒子剛從國外出差回來,送我一個鑰匙環,也送他妹妹一個鑰匙環。


卻花他兩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只卡地亞的女錶送給他的女朋友,還一直問我說,送錶會不會太寒酸了?


我就故意說,如果嫌寒酸就送給我好了,你就送她鑰匙環。


如果她真心愛你,應該不會在乎禮物的價值的。


說完我就把鑰匙環交給他,把那只錶搶過來,他竟然和我翻臉,差一點把我推倒。夠心酸了吧?比你酸多了吧。」


第三個媽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


「妳們只要換個角度想想就不會難過了,兒子對自己的老婆或是女朋友好,表示他們非常恩愛,我們應該為孩子的感情有歸宿感到高興才對。
兩個正在戀愛中的人本來就是看不到別人的,更何況本來就像是空氣一般存在的老媽。
老媽是孩子的空氣,只有缺氧的時候才會發現空氣的重要,偏偏做媽媽的特別賤,永遠不讓孩子缺氧。


我有個兒子已經30多歲了,他的女朋友就是那台電腦,每天就窩在屋子裡和電腦談戀愛,足不出戶。


我實在看不下去,只好每天替他清垃圾,弄點東西給他吃。


他常常嫌我煩要趕我出去,有一次還用腳踢我呢。」  
「真正最心酸的是我。我不知道還要照顧這個兒子到幾歲?


如果他能有個女朋友,我可以烤肉給他的女朋友吃,也可以買卡地亞送她。」


這個媽媽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種樹理論


早些年,我有個鄰居醫生,他很喜歡在自家的大院子裡種樹。
但他很少給樹苗澆水,那些樹長得很慢。
有一天,我決定去拜訪一下那個醫生,問他會不會為樹苗長不快而感到擔心。
他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給我講了他的絕妙理論。
他說,如果老是給樹苗澆水,樹根就會習慣於土壤淺層的舒適環境, 而且總等著輕易就能得到來自地面的水。


因為他不常澆水,樹確實會長得慢一些,但這樣樹根就能向土壤的深處生長,去那裡尋找水份和養料。因此,這些樹會有很深的根,更能抵抗惡劣氣候的侵襲。


他還告訴我,他每天都會拍打這些樹。
後來,我搬到了國外生活,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又過了幾年,我從國外回來,去看了看先前住過的地方。


當我走近那兒時,發現了一片從前沒有的小樹林。
那是一個風大和嚴寒的日子,街上的許多樹都被風吹彎了腰,似乎根本無法與嚴冬抗爭。


而當我走進醫生的院子時,我看到了他的樹非常結實;樹幹幾乎紋絲不動,堅強地抵御著大風。
看到這麼奇妙的結果,我思緒萬千……
每晚睡覺之前,我都會去看一下我的孩子?!


我總是為他們祈禱,多數情況下祈求他們的生活能輕鬆一點,少受些挫折與打擊……
我想該是改變一下我的祈求的時候了,


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日後的生活定會遇到不計其數的困難和挫折,


生活中總會有疾風豪雨,不管我們情願與否。
我將祈求我的孩子們能帶著深""成長,


這樣他們就能從最最來之不易的地方得到最好的養份。
給有孩子的人......


為人父母者真是心有戚戚焉,還是想開點吧!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冷﹏﹏



氣象報告說週二之後溫度會降到十度左右, 大家都嚴陣以待。


週三早上,第一趟任務,送Angel上學。


我們口罩、圍巾、手套、厚外套,一應俱全。


摩托車,出動!風,在萬頭鑽動!躲在厚外套裡,安穩無比。


第二趟任務,送Anya上學。


裝備大致相同,只是我把厚外套換成薄外套,小背包多了兩個雅鈴。


摩托車,出動!風,依然不減威力。在薄外套中,挺背前進。


等著過馬路時,一位西方中年男子帶著他的東方孩子出現。我的好奇心沒多大,倒是對他的穿著興趣很大:短褲、短袖(還是薄的喔),一雙球鞋……喔!我認出來了,在公園裡運動,有一次他超越我(我的快走,速度真的很快,都是我在超越別人,很少有人能超越我,所以我特別看了他一眼),讓我印象深刻,這個背影,還是很熟悉。


這樣的冷天,看他還是這一身打扮,替他感到好﹏冷!


任務完畢,開始我進入公園的運動時間,那個熟悉的身影就在前方不遠處,他開始慢跑起來……這個早上,看到幾位慢跑的,少數還是穿短袖。


第一圈走了3/2左右,我開始感覺熱了。


脫下我的薄外套綁在腰上,我也加入短袖族了。


身體已經夠熱、夠暖了,而且還持續在運動中,所以空氣中的寒意已經沒什麼威脅感。


就在運動快結束,我要走出公園時,前方一群歐巴桑在聊天,說天氣冷還有人在穿短袖……,其中一位轉過頭來看到我,眼睛一亮,很興奮的跟其他人報告:喔!你看你看(大家都轉過來我),這少年仔就是這樣啦,都不怕冷啦……


我尷尬的帶著笑容穿過她們英雄式的歡呼,心裏暗自竊喜:她們叫我少年仔ㄋㄟ!


我飄飄然的飄上天橋、飄下天橋,騎上我的老爺機車,蹼蹼蹼的過馬路。我沒穿外套,依然是短袖上衣,戴著口罩、圍巾,飄過一群穿著厚重外套、包的緊緊的騎士面前,奔馳在寒風中,感覺好ㄕㄨㄤ(三聲)﹏﹏﹏


(冷天中穿著短袖騎摩托車,此乃危險動作,請勿模仿,阿姨是有練過啦,何況,是短距離才可以這樣)


週四早上,感覺更冷,我運動回家時,穿著短袖騎摩托車穿梭巷弄之中,覺得,很像在寒冬吃冰淇淋,愛上這種感覺,好過癮!


那天兒童舞蹈課下課後,跟家長在聊天,聊到吃。


我說:我非常愛吃甜食,不知道會不會得糖尿病?


其中一位家長說:不會啦!你運動量這麼大,應該不會得的……


小朋友也在一旁附和。


我又開玩笑的說:對喔!舞蹈老師好像身強體健,比較不會生病呴……


可是,其實,剛開舞蹈教室那一年冬天,我就常感冒。


因為下課後,還穿著舞衣,沒馬上加衣服,室內的寒氣悄悄入侵,等到感覺冷,已經太遲了!


今年年初,也還因為不正常出血、貧血、暈眩……讓我很喪氣,覺得已經運動成這樣了,怎麼身體還搞成這樣?


後來我開始注意飲食、配合維他命、拍打(大姊跟她老師從美國回來教我們的一套養身拍打功)加上原來的運動、教學,還有對身體狀況越來越有的敏銳度……,總算讓身體進入越來越佳的狀況。


那一天穿短袖騎摩托車回家,我馬上給自己來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天冷時,我都會煮一鍋雞湯給大人小孩喝),雖然被誤以為是「少年仔」讓我很開心,但是心裏很明白:絕對不能逞強,終究自己的身體狀況自己最清楚。


在國外居住時,天氣再冷都看不到有人在戴口罩,頂多是用圍巾遮住口鼻。


我曾經在芝加哥的冬天凍到鼻子耳朵都失去知覺,台灣帶去的大衣根本不敷使用,在當地買了第一件大衣,沒通過考驗,感覺還是不夠暖。


還好可以更換!


第二次換的大衣還是擋不住寒冷,我嚴重感冒。


第三次終於換對了大衣,那件大衣上身,宛如披著一床太空被,讓我不再怕冬天外出。(但是最冷時,還是會讓人受不了﹏﹏﹏)


我大一時,租房子在學校附近。在陽明山的第一個冬天,寒夜裡,因為我沒帶夠被子,整個晚上冷到睡不好。我突發奇想,把桌燈開到最亮,以為可以取暖,當然,沒什麼作用!


雖然隔天有加被子,但經過這麼一凍,我的體質竟然起了變化。後來,只要冷風吹起,我露在外面的手、臉,就會起一些疹子,因為越來越嚴重,只好去看醫生。醫生判定這些讓我癢到瘋的疹子是所謂的「風疹」。說這是沒法根治的。


可憐的我,大學四年,冬天常常受風疹之苦,也不敢參加戶外活動,就怕發疹子在臉上,讓我「顏面盡失」……


這症狀,在英國唸書時,完全沒發生,我以為好了,沒想到回台灣後,天冷時,偶而還是會起疹子。後來我一直為這困擾的、醫生沒法醫的風疹跟上帝禱告,祈求上帝、我們偉大醫治者的醫治,不知從何時起,真的不藥而醫,可說經歷了神蹟!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罪名成立,罰去跳舞!


【撰文/ANGELA NEUSTATTER


英國約克郡正試行一項別出心裁的少年犯改造計畫。出人意料的是,這招竟然真的管用。



 



十七歲的丹尼.馬歇爾一隻修長的手臂在頭頂上方彎成拱形,像陀螺般旋轉、跳躍,越過整個房間,動作流暢。最後,雙腳穩穩落地,昂起頭,以雕塑般的優美姿勢站定不動。


丹尼目前正在布拉德福德舞蹈學院帶領一羣學員練舞。他出身該學院,並曾在倫敦著名的拉邦舞蹈中心任教,最近剛獲得「多才多藝」獎,眼下的目標是拿到舞蹈學位。談到夢想,丹尼笑了:「我要在各國頂尖的舞台上演出。」


您或許沒想到,丹尼的舞蹈生涯是被「罰」出來的。


判決 當場瞠目結舌


丹尼出生約克郡的一個工人家庭,他小的時候,父親不斷進出監獄。母親深怕幾個孩子不學好,極力防範,但丹尼自十來歲起就開始陷入蹺課、打架、街頭犯罪的泥沼。「看見我鋃鐺入獄,重蹈父親的覆轍,媽媽心都碎了。」十五歲那年,丹尼再次出現在法庭上,但法官的判決令他瞠目結舌:罰去跳舞。


當時,負責丹尼案件的「少年犯處置小組」組長保羅.奧哈拉向法庭建議,丹尼很適合參加他們正在試行的少年犯改造計畫:讓失足少年參加標準高、訓練嚴的舞蹈課程,以此代替入獄服刑。


結果,丹尼得以免入監,開始接受三個月的嚴格舞蹈訓練。要是他表現良好,還可以得到結業證書。


丹尼回憶說:「我當時對跳舞沒什麼興趣,不過總比坐牢好。一開始,我還以為跳舞很輕鬆,對男孩子來說不算回事。後來發現訓練很艱苦時,還真是嚇到了。我每天練到全身痠痛、筋疲力盡,真想打退堂鼓,幸好老師十分有耐心,不斷鼓勵我說:『你能做到的。』」


被判學舞代替服刑的少年可能已多次觸法,但並沒有嚴重危害社會,然而要他們適應這種紀律嚴明的訓練課程,還是相當困難。舞蹈隊二十人一組,但能堅持到最後的通常只有十二人。學員每天早上須準時報到,全心全意投入訓練,並學習尊重身旁的每一個人。(中途退出者會被送回法院,接受新的判決。)留下的人中,從此走上正途的比例相當高。「甚至有人表現非常傑出。」奧哈拉說。


上台 誰都不想出糗



 



曾任教於該學院、現在擔任顧問的青年舞蹈家露西.尼科爾森談起這項工作時,熱情溢於言表。她說,這些失足的年輕人剛來的時候,「往往眉頭緊鎖,百般不情願。他們長年吃垃圾食物、大量吸菸,過着日夜顛倒的生活,每天睡到下午四點才起床,因此大多體格孱弱、萎靡不振。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健康改善後,他們的身體才可以漸漸應付舞蹈訓練。你會驚奇地發現,這種改變給他們帶來多大的自信,而且還能激發進取心。我們特意安排他們受訓三週後,在一小羣觀眾面前做一場正式表演,這會促使他們更加專心練習。畢竟,到時候誰也不想在台上出糗。」


該計畫的下半階段,學員們會來到當地的小學,每人帶幾個孩子上舞蹈課。事後,他們會交換彼此的經驗,包括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就像露西說的:「這些活動讓他們坦然談起自己的學生生活,儘管那些經歷並不怎麼美好,卻可以激發新的人生啟示。我們對這些失足少年要求很高,但也希望他們明白,我們非常關心他們。只要他們想訴說心事,我們隨時都會傾聽。」


課程除了跳舞外,還包括編舞和舞蹈史。至於閱讀、寫作和算術課則融入一項作業中,也就是學員每看過一場表演,就得寫下心得和評論。學院的教練之於學生比例相當高,確保每個學員都能得到充分的指導。整個訓練期間練舞時都會錄影,據以改正缺點,不過最後的畢業演出可是跳現場的,而且公開對外表演。



 



振奮 少年犯新生活


以舞蹈幫助少年犯改過自新的構想來自安德魯.科金斯,他現在是一家國際性組織聯合舞蹈公司的監製。科金斯曾在衣索匹亞街頭教從未接觸過舞蹈的孩子們跳舞,憑藉執着和熱情,他們竟然在短短三週的訓練後,成功演出著名的音樂舞台劇「布蘭詩歌」。後來科金斯在衣索匹亞開辦了一所舞蹈學校,跟隨他習舞的孩子當中,有兩個現在已經成為蜚聲國際的明星。


【完整內容請見《讀者文摘6月號】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我不要上課



兒童舞蹈預備班上課前,有一個小女孩在鬧彆扭,原因是媽媽忘了幫她帶舞襪,她不願意沒穿舞襪上課。


我找到了一條膚色的舞襪給她穿,她不要。找到一雙粉色的,是平口的,沒有襪底,她也不肯。媽媽說:沒關係,她穿舞衣就可以,沒穿舞襪沒關係。


我跟媽媽在前面教室聊孩子的情況,分享彼此的一些心得……突然,她的孩子出來了,依然沒有換舞衣,還拿著她的包包。


小女孩一臉堅定的說:我今天不要上課了。


我拿出我後來找到的一雙粉色褲襪說:老師找到一雙粉襪了,你拿去穿。


小女孩猛搖著頭:我不要!我今天不要上課了。


我跟媽媽一臉無奈的彼此對看。


我跟媽媽說:那你看看要不要明天或後天來補課?


媽媽搖著頭:沒辦法,她奶奶要來,根本走不開……


我給媽媽一個安慰的微笑,不知還能說什麼。


快上課了,其他孩子在問怎麼某某不見了。


另有孩子回答說:她在生氣他媽媽沒給她帶襪子來,所以不要上課……孩子們嘰嘰喳喳的開始談起:「為什麼她不上課」的事。


這之間,那個小女孩又回來了,我要孩子們不要再談論她的事。這回她真的去換衣服了。我非常驚喜,跟媽媽稍微瞭解一下狀況,知道媽媽有她的方法來軟化孩子的剛硬,雖然很費力也很花時間,但是很值得。


這堂課,小女孩上到後來,跟大家一起跳舞跳得很開心,我也很替她開心。在女孩身上,這樣執意不上課已經不是第一次。


上一回是在學校打針,媽媽聽說她打針過程害怕的哭了。當天來上舞蹈課的路上,她一直吵著說她不要上。媽媽還是把她帶來了,她在門外堅決而且大聲的說:我不要上課!


後來媽媽硬要她進門來親自跟我說她不要上課。


小女孩站在我面前,一臉倔強。我拉住她的手,問她是不是打針很痛?她看著我微微點頭。


我很同情她:我知道你一定很痛。上次阿,我們其他小朋友也有人打針之後來上課,大家只要碰到手就會痛,所以那次阿,我就讓她們只做不痛的那一邊。你今天如果覺得不舒服,你也可以只做一邊阿,好不好?


她搖頭。


還是……你也可以坐在旁邊看她們上課?


搖頭。


那麼……你要不要今天先休息,下回再來上?


搖頭。


噯!(我的心裡在嘆息):還是你根本不想來上舞蹈課?沒關係,如果你不想上,也不要勉強,就不要上了。(這一天原是她新的一期的開始,媽媽還不知道要不要繳學費)


她搖頭搖得很厲害。


我有些不解,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猜謎:還是……你今天想要跟大家一起上課?


她終於點頭了!(好驚喜!)


我讓她快快進去換衣服,媽媽跟我都鬆了一口氣。


這一堂課到後來,她一樣上得很開心。


有個孩子非常聰明,是裡面最大的(小四),上課的時候反應很快,常常會提出一些問題,也會挑戰我的權威。我常常要為這一堂課禱告,因為有太多狀況要面對……尤其有三個姊妹同在這一個班,對我而言,更是高難度。


這一天上課,二姊跟妹妹又起了小衝突,妹妹非常不高興,嘟著嘴巴,不肯跟二姊站在一起,也不肯好好跳,二姊一直嚷著說:幹什麼啦,你都不動(妨礙到姊姊了)……


我只好讓妹妹先換一下位置。但妹妹已經心情不好,就是不肯動。


我只好跟她說悄悄話:你好好跳,等一下下課,我給你兩顆糖……我才講完,那聰明的小孩馬上也跟妹妹說了悄悄話,我聽不清楚她跟妹妹說什麼,但是妹妹之後馬上恢復舞蹈的能力,跟二姊碰到一起也不以為意……這一堂課,總算有個happy ending,呼!


三姊妹的媽媽說她對孩子來上舞蹈課並沒有說一定想讓她們成為什麼舞蹈家,就只是想讓她們來動一動,訓練體態。只是孩子有時候會吵著不想上,很不容易才能把她們帶過來。所以媽媽覺得孩子只要能順順利利的一期一期上完就好。


沒錯!我們一期一期來,一步一步來,再遠的路,不過就是剎那之間的距離。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Choices upon the road


最近在看一本書,沒有花很長時間就把它看完了,但是書中的內容常在我的腦海中反覆咀嚼著……


當初朋友拿這本書給我看時,她先把內容大概講了一下:作者是在台灣念完大二之後休學,轉而去中國大陸念大學。她憑著「看看這個世界」的夢想和「大膽走出去」的信念,足跡遍佈全球三大洲,後來在蘇黎世工作,也在自己創業的路上奮鬥著……


聽起來讓人羨慕,但是我先入為主的問朋友:她裡面有沒有談到她的家境?朋友說:好像沒什麼提到?但是應該家境是還不錯……


我立刻說:我想也是。我相信很多人都夢想可以像她那樣多看看這個世界,但是如果經濟狀況不允許,夢想根本無法實現。


於是我們下了結論:很多人在追逐夢想的過程,背後其實都有人在支持,在為他們的逐夢付出代價……


不過,我這結論,實在下得太快了。


我書才看不到二分之一,就對作者開始大感佩服,因為我看到她勇於作夢、勇於積極付諸行動、也勇於面對各種挑戰與壓力,她個人的努力不懈是讓她的夢想成真的極大因素。


作者有一些想法與作為讓我印象很深刻。


她說:二十歲不到的我,很害怕自己的未來已經拍板定案,像審完稿的劇本,情節、人物完全確定。


她說:當時的我太年輕,年輕的心承受不起失去作夢的力量,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穩定,對我卻不是福氣,反而是一種枷鎖,是一種限制。


我非常瞭解作者的感受。


大三之前,我本來都抱著學業完成之後要返鄉奉獻一己之力的抱負。但是大三之後,我已經不敢再這麼想,原因是我已經預見返鄉之後的我,沒有競爭壓力、沒有太多刺激,在經過漫長的教學之後,除了穩定的教學、穩定的生活,可能任何理想都將不復存在……光想到這樣的結果,就讓我極為不安。


常常覺得我的血液裡有著一種不安定的元素,我一直怕太過安定、更怕一成不變……


作者選擇離開台灣,跳脫既有的生活軌跡與框架。她在諸多考量之下,決定跨越胎灣海峽,大膽西進,到中國大陸留學(歐美的高昂學費會造成家裡沈重負擔,這也是她的考量之一)


到中國大陸留學,在當時是少有,一般人也總以去歐美留學,投以羨慕的眼光,對她決定去大陸留學,很多親戚與朋友都不看好,但她學會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以行動支持自己的決定。


她說:經歷徬徨與迷失之後所做的決定,是夢想的起點。我沒有選擇麻木、無意識的過日子,這個決定帶著我走向世界各個角落,牽引出我人生一連串的驚喜與故事……


當初我決定到英國留學時,家裡並沒有反對。當時四姊也在歐洲留學(維也納),家裡的負擔當然不小,我跟姊姊的夢想,就是家裡全然的支持,讓我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逐夢。


作者20歲不到,就義無反顧的隻身前往北京重新開始大學生活。


22歲,獲得中國中央電視台主辦的全國英語大賽最佳即興演講。


23歲,參加全球青年領袖計畫,擔任文化使者的角色,到八個國家遊學實習。


24歲,參加美國波士頓哈佛模擬聯合國和北京國際模擬聯合國,獲得全額獎學金到瑞士蘇黎世學習和工作。


25歲,到比利時布魯日聯合國大學比較區域融合研究中心從事實習工作。


26歲,通過四輪面試,進入全球前五百大之一的跨國公司工作,來回於蘇黎世、倫敦和巴黎之間。


27歲,在倫敦接受傳播方面的專業訓練,從事國際傳媒工作。


這個過程中,她非常努力的學好英文,不錯過任何磨練自己的機會,隨時預備好自己迎接新的挑戰。


反觀自己,在英國求學期間,也有很多可以更寬廣視野與學習的機會,但是我常常是猶豫不決、不夠積極,很多機會就這麼錯過了……甚至到後來,我覺得我完全失去目標感,無法釐清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之後回到台灣,開始教學,才真正有一些想法出來,開始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回台灣一年,我就想再回英國繼續未完的學業,但是經濟上我沒有能力,也沒有理由再請家裡負擔我「未完的夢」。


最後還是得乖乖的呆下去。


我的履歷很簡單:19..-19..華藝舞蹈科芭蕾、現代舞老師。


                19..-19..舞藝中心芭蕾老師


這之間參與過零星的舞蹈演出,對於演出,我變得很不積極,教學反成為我的重心。


進入婚姻,為人妻、為人母之後,在家全職帶孩子。最初幾年,我過得很不快樂。除了當新手媽媽太累之外,感覺一點個人的成就感都沒有。帶孩子的過程中,那些什麼夢想啦、抱負啦、專業啦都離我好遠好遠……這就是所謂的與社會脫節的感覺吧?


可是我還是慢慢適應了、安定了,而且,開始享受當家庭主婦、帶孩子的日子。


後來,我們有機會全家到英國旅居,去之前,我還很猶豫,覺得日子過得好好的,何必要千里跋涉來這麼一段離鄉背井。


在英國這一年,離開舒適熟悉的環境,我們一家展開一段永生難忘的旅程。


在英國的生活步調緩慢許多,我們不必再帶著孩子趕才藝課、英文課(Anchi那時候才小一、Anya幼稚園中班)……;我跟先生重拾甜蜜的感覺(在台灣過度的忙碌當中,我們很容易失去對彼此的耐心);我們全家到處看表演、旅遊;在英國我們沒有買車子,出門搭公車、地鐵,住在小而租金昂貴的房子,但我們都不以為苦。去舞蹈社練舞,好像又回到年輕時留學的時光,感覺我的身體又「活過來了」。


然後,又一段旅居芝加哥的生活,讓我恢復某種衝勁,不怕變動。


Dance house」就是冒險犯難的精神死灰復燃之後的「產物」。


雖然這幾年,就這麼守著舞蹈教室守著學生;守著家園守著先生孩子,在規律的生活中,我不再那麼不安定,但我還是很怕一成不變。我期待自己不要原地踏步、停滯不前。


在Dance house接觸的每個學生都像一本書一樣,跟學生在課餘的互動與交談,聽她們談自己的生命故事,有感動、有驚奇,也有共鳴……真所謂教學相長。


而這本書:誰理你的夢想(轉個彎思考,人生將會不一樣)我更喜歡英文的書名:Choices upon the road,經由作者寶貴的分享,讓我這已不再年輕的中年歐巴桑有許多的開啟。


築夢絕非年輕人的專利,雖然年輕不再,但我也不願失去作夢的力量。


Dance house是我中年以後的第一個成真的夢想。


幫助、鼓勵AnchiAnya將來能勇敢而踏實的追逐自己的夢想,也是我這為娘的重要任務。而我跟戚哥一定會一馬當先,做榜樣給他們看。


鼓勵、幫助我所有的學生在學芭蕾的過程中跳脫自我設限的框架、克服學習過程中的一切困難(特別是出社會工作之後、或當媽媽之後才想學芭蕾的成人),也是我的重要任務之一。我當然也是一馬當先,要做最好的示範。


看清楚自己的平庸。雖然我沒有過人的聰明,還好勤能補拙;沒有傲人的舞蹈資歷與規模,還好就我所有的再加上不斷的吸收新知,我絕不讓自己落伍或墨守成規。


「天寬地闊,找一個可以起飛的角落,讓夢翱翔」


不論夢想有多偉大或小到不足掛齒,我都要捧在手心,小心維護,準備好自己,等候時機讓它展翅飛翔……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How is your balance ………..?(轉載)


Many dancers have trouble balancing one one foot, especially when they start en pointe as the sole of teh shoe is often a little wobbly.


 


There are many things that can influence your ability to balance. Poor balance may cause your supporting foot to wobble and make it hard to stabilise, putting you at risk of injury.


 


Good control of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foot and ankle are essential in any dancer. However quite a few dancers are unaware of the many things that combine to give you good balance, and how to train the components individually. Poor balance reactions may make your supporting foot wobble and you might find it hard to stabilize en demi-pointe, or be constantly corrected for rolling arches! Poor stability in your supporting ankle is a huge barrier in increasing how high you can lift your leg en l'air, as you will be working off an unstable base.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can influence your balance, including; your vision; your sensation of where your foot and ankle ligaments are (proprioception), and the balance sensors that actually sit inside your inner ear. It is important to tr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ankle while removing one or two of the feedback systems that we use to develop all parts of the complete system. Many dancers rely far too much on their vision to maintain their balance, and this becomes a problem when turning or performing in low light situations.


 


Test yourself, and the strength of each system by trying each of the following exercises. Try standing on a single leg in parallel or turnout, wi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variations:


 


* Closing your eyes.


* Standing on a pillow, or soft foam mat.


* Try turning your head from side to side.


* Tilting the head from side to side.


* Try a fondu/small knee bend on each leg.


* If you are already in pointe shoes, try all of the above in bare feet and then in your pointe shoes and feel the difference!


 


All of these are great tests and training ideas for improving your control of your ankles. Remember to always switch on your deep turnout muscles and core stabilizing muscles when balancing in turnout, so that your hips don't twist too much!


 


Developing control of the small 'intrinsic muscles' of the fee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ing good balance.


Lisa



Perfect Form Physiotherapy,
Suite 904, 121 Walker St,
North Sydney,
NSW 2060, AUSTRALIA